中文域名:瓮安县文化馆.公益

首页>逛非遗 >非遗传承人

何艳

何艳

何艳是黄糕粑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。何艳,女,1962年3月生,汉族,大专文化程度,个体商人。1969年~1979年在瓮安县永和小学、永和中学读书,自从1975年开始,每年春节期间和母亲一起做黄糕粑。1980年~1995年在家待业,每年春节期间加工黄糕粑。1995年~2009年在瓮安县乡镇企业局上班。

陶华强

陶华强

陶华强是苗族搓梗仔采阿诗舞代表性传承人之一。陶华强,男,1965年1月生,苗族,初中文化程度,农民,民间艺人。1972年至1976年就读于金钟小学;1976年至1979年就读于龙塘中学;1979年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,业余时间走街串巷在当地村民家婚丧嫁娶时表演芦笙舞;2012年在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号召下,成立“九龙艺术团”。

付仕浩

付仕浩

    付世浩是草塘火龙代表性传承人之一。付世浩,男,1942年4月生,汉族,农民,瓮安县优秀乡土人才,民间艺人,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,从小跟随叔父学习纸扎工艺,没有上过一天学,凭着对纸扎技艺的爱好,刻苦学艺,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,纸扎技艺日渐精进,到20岁熟练掌握了纸扎技艺,纸扎技术好,扎的火龙活灵活现,得到当地村民的称赞,艺成后每年都扎制火龙,并带头组织队伍参与舞龙表演活动。他心灵手巧,聪慧好学,在艺术方面特别有天赋,对根雕也有所研究。

王美红

王美红

王美红是灯夹戏代表性传承人之一。王美红,女,1967年1月生,汉族,初中文化程度,农民, 1974年9月至1975年在瓮安县平定营小学学习;1975年至1978年7月在瓮安县平定营中学学习;1978年毕业后回家务农;2014年6月,与平定营镇灯夹戏爱好者成立“灯夹戏艺术团”。

曾祥贵

曾祥贵

曾祥贵是草塘火龙代表性传承人之一。曾祥贵,男,1943年9月生,汉族,初中文化程度,退休文化干部,助理馆员职称,民间艺人,1951年7月至1958年就读于草塘小学,1958年7月至1961年就读于草塘中学,1961年8月至1964年在家待业,1965年10月至1982年10月在贵阳铁路分局贵阳工务段工会工作,多次参加铁路局举办的文化活动,1982年10月至1985年在瓮安县总工会工作,1985年至1995年10月由瓮安县总工会调瓮安县文化馆工作,1999年10月在瓮安县文体广播电视局退休。

冯泽荣

冯泽荣

冯泽荣是灯夹戏代表性传承人之一。冯泽荣,女,1964年10月生,汉族,初中文化程度,农民,1980年至1982年在瓮安中学学习;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在瓮安县平定营小学教书;1984年9月至1997年9月在三合小学教书;1997年9月至2001年在三合村村委担任妇女主任;2002年至2009年在家经商,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戏曲;2014年6月,与平定营镇灯夹戏爱好者成立“灯夹戏艺术团”。

杨德明

杨德明

杨德明是苗族搓梗仔采阿诗舞代表性传承人之一。杨德明,男,1944年5月生,苗族,初中文化程度,农民,民间艺人。1952年9月至1957年7月就读于瓮安金钟麻池小学;1957年9月至1959年7月就读于开阳永温中学;1962年在龙里、贵定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(四清运动);1967年在玉山区岩坑公社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,期间为公社试用干部;1969年因家庭原因回家务农,从事农业生产;1972年返回岩坑公社从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;1977年至2000年担任玉山镇罗家庄村支部书记;2000年以后开始从事民间文艺活动,走街串巷在当地村民家婚丧嫁娶时表演芦笙舞;2012年在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号召下,成立“九龙艺术团”。